孔子在齊國聽了某種禮樂之后,曾激動的說:“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倍Y與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是在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道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道教音樂,更是道教禮與樂的綜合性展示。道教音樂源遠流長,是道教在進行齋醮儀式時,在祝壽祈福,降妖驅魔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的作用,增強信仰者對仙界的向往和對神仙的崇敬。
其中,江蘇省金壇市茅山乾元觀傳承的乾元觀道樂獨具特色,并在乾元觀住持尹信慧道長及其弟子的努力下得到傳承和發揚,在時代發展的今天,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并且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
一、乾元觀道樂的特色
乾元觀的道教音樂歷史悠久,它的經韻完全是江南特色的,尤其是帶有明顯的江浙滬三角洲地區特色,F在全國的各個道教宮觀,大多傳承的是西北韻腔,而乾元觀則是完全傳承的是南方的經韻。乾元觀的音樂中,陽調和陰調內容比較豐富,而且作為山中宰相陶弘景修道煉丹之地,由以清靜空靈而著稱。
茅山是上清宗壇,也就是上清派的發源地,不過茅山的三宮五觀中的五觀都是屬于全真道,乾元觀也是如此,并全部傳承了全真道的經韻,這和茅山頂宮上清派的經韻是完全不一樣的,和江南地區的正一法派的音樂也是不一樣的。全真道講究“十方正韻”,乾元觀也是符合十方韻的,也敲打七星板等樂器,不過由于地方方言的緣故,在韻腔上有一些改動。
乾元觀道樂的特色還在于它有許多獨屬于它自己的曲牌名,因為古代的曲都很長,所以寫的曲牌一般都是很長一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曲牌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以及押韻格式等等。不同曲牌的曲名,不僅能體現出當地道樂的鮮明特色,更是訴說著隱藏在曲牌背后的許多故事。比如說黃龍吐翠、老六板、老八板、萬年歡等等,都是尹信慧道長的師父傳承下來的,尹信慧道長的師父原來是杭州玉皇山的老前輩,所用的是特有的經韻和曲牌,后來到了茅山,又吸取了茅山原有的道教音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乾元觀獨有的道教音樂,為乾元觀道教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再比如上金橋、上銀橋、跑花燈都是在尹信慧道長的努力下恢復的,在歷史上,有不少地方道教的科儀音樂流傳到了民間,恢復道教場所之后老前輩很多無法將其演奏出來,而尹信慧道長則努力從民間將它們收集起來,重新整理運用于科儀之中,成為乾元觀的道教音樂。
二、乾元觀道樂的傳承與發揚
在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中,都必須要經歷不斷的融合和創新,從國內走向國際,乾元觀道樂在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都吸收了哪些不同的音樂文化元素,又在哪方面進行了現代化的革新呢?
乾元觀道樂團成立于1995年,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在海內外已經頗有盛名,曾多次赴臺灣、新加坡等地進行演出,并在2013年參加了又中國道協組織的“道行天下,和諧共生”2013中國道教文化對外交流活動。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道教音樂也不斷吸收各方面因素改變了很多。幾十年來,道教音樂的發展非?,乾元觀道樂吸收很多現代化的因素,從敲打、樂器、唱誦方面做了很多的調整,比如說在唱頌中添加配樂,敲打方面文唱武唱之間進行轉換。音樂匯演對道教音樂的傳承工作有很大的推進作用,正是因為,要向海內外的道友們展示當地的道教音樂,才能促進道樂團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挖掘本地道樂中最有特色的內容。
三、道樂與道教文化的發展
乾元觀道樂現在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遺的標準是由父子、家庭、師徒或學堂等形式傳承三代以上,傳承時間超過一百年,且要求譜系清楚,有明確的文化內容,面對如此嚴格的篩選和申請機制,乾元觀道樂在申請非遺的過程中,對當地道樂文化做了很多方面的挖掘和整理。
乾元觀恢復宗教場所之初,就是通過道教音樂來宣傳道教的,因而對道教音樂非常重視,從1993年就開始進行整理挖掘工作,已經搜集了300多首經韻和曲牌,并計劃進一步整理在2015年出版乾元觀道教音樂文化的書和光碟,贈送給外界道教朋友,以此弘揚道教音樂、道教文化。另一方面,乾元觀2013年成立了茅山書院,2014年成立了居士誦經團,并舉辦多次體道班,通過多種形式將道教音樂傳播的更廣泛一些。
道教音樂只是一個了解道教的敲門磚,尹信慧道長自到乾元觀的那天起就立下弘道的大愿,道教書院、道教圖書館、道教義工團、道教弘道堂、體道班紛紛成立,未來乾元觀該如何發展,如何教化一方,尹信慧道長和她的弟子,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道教之音專訪,轉載請標注來源,采訪:李嗣達,文字整理:秦碧桃)
最新發布
Copyright © 2016-2018 msqy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