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乾元觀位于江蘇金壇境內,地處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茅山東麓郁岡峰前,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傳承的道教古觀。自秦朝至今,高道倍出,道脈綿延,素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譽。
秦時,茅山開山之祖李明真人于茅山乾元觀結廬煉丹,古名“煉丹院”。后,李明真人合神丹升玄洲之境,世人尊奉為“玄洲真人”。
南北朝時,上清派茅山宗開派宗師陶弘景真人隱修于此,建“郁岡玄洲齋室”,造“松風閣”。梁武帝即位,數下詔書,禮聘陶宗師出山協理朝政,皆拒而不出。后梁武帝每逢征討、吉兇大事皆向陶宗師咨詢,并在觀營造咨詢處,名“宰相堂”。茅山乾元觀遂成“山中宰相府”,名揚天下。
唐時,上清嗣宗師李玄靖真人居此,唐玄宗為李真人敕建“棲真堂”及“會真”、“侯仙”、“迎恩”、“道德”、“拜表”五亭。
宋時,上清嗣宗師朱自英真人奉旨在觀設九層壇行法,為國建醮祈福,為皇室祈嗣。次年,仁宗生。天圣三年(1025年)帝敕建道觀,敕名“集虛庵”,后改敕“乾元觀”。至元代,道觀共有殿堂房屋八百余間,后因朝代變革而起的戰火所毀。
明時,全真龍門派第14代傳人閆希言祖師云游至茅山乾元觀,見觀宇傾頹,遂發心重興千年古觀。以茅山乾元觀為中心在茅山及江南廣傳全真教法,開創全真龍門復字岔派——閆祖派,茅山乾元觀遂成為江南地區全真道的發源地,亦被尊為茅山“三觀五觀”的“五觀”之首,并建“全真宗祠”。
民國初,惠心白道長接任住持。1938年6月,陳毅司令率領新四軍第一、二支隊挺進茅山,暫住觀內,茅山乾元觀成為臨時的蘇南地區黨政軍中心,并有了“小延安”之稱。后因叛徒告密,日寇在茅山乾元觀燒、殺、搶、掠,惠心白道長等13位道人以身殉國,道觀亦被付之一炬,僅留斷壁殘垣。
1993年,經金壇縣人民政府批準恢復道場,尹信慧道長接任住持,帶領著一批年輕的坤道白手起家,重建古觀。廿余年來,歷經艱辛,從無到有,茅山乾元觀的今天已是初具規模,觀內現有殿堂房屋三百余間及其它附屬工程,總占地面積約350畝。
茅山乾元觀自復建以來,道眾始終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學道、修道、弘道為宗旨。
1995年,成立“茅山乾元觀坤道仙樂團”,在繼承傳統道教音樂的同時,積極吸收江浙滬地區的民樂韻調,最終形成了茅山乾元觀獨有的道樂風格。
2009年,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榮獲“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榮獲“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
2010年,圓滿承辦舉辦第十屆道教音樂匯演。
2011年,榮獲江蘇省三星級檔案工作單位。
2012年,成功舉辦茅山乾元觀與江南全真道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2年,恢復重建茅山書院,致力于挖掘整理出版道教文化書籍,刊發《松風》雜志,以體道班的形式面向社會大眾免費開班授課等,廣傳道法。
2013年,參加中國道教協會組織的“道行天下-歐洲行”活動。
2013年,恢復重建陶弘景宗師之松風閣。
2016年,正式申請籌建江蘇道教學院。
2017年,榮獲“江蘇省道教場所首家檔案工作五星級單位”。
2017年,設立“江蘇省道文化藝術中心”。
2018年,圓滿承辦舉辦江蘇省第三屆道教文化藝術節。
2018年,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暨追念茅山乾元觀抗戰罹難道眾.道觀被毀80周年”祭祀儀式。
2018年,設立道教圖書館,以培養道教人才,同時亦面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以書弘道。
茅山乾元觀自復建以來,一直秉承歷代宗師之志,以文弘道,不敢妄自懈待,努力修建清靜道場。未來,茅山乾元觀仍將繼續堅定不移的走好文化弘道之路,積極努力培養新時代道教人才,為道教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多更好的貢獻!
最新發布
Copyright © 2016-2018 msqyg.com